毛主席:严惩不怠以正法纪!蒋介石:法外开恩以戴罪立功

人民军队最根本的原则,就是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。正是因为我们党和军队始终与普通群众同甘共苦,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,才能从艰难困苦中一步步走向光明未来。 从古至今,严明的纪律都是军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关键,因此才有军令不可违的古训。曹操之所以能打胜仗,正是因为他自己违反军规后,敢于认错担责,用割发代替砍头的方式以身作则。 1937年10月10日,正值全国抗战爆发不久,延安出了件震惊全国的黄克功案。国民党控制的报纸借机大做文章,污蔑边区政府包庇八路军欺压百姓。这事闹得沸沸扬扬,连...


人民军队最根本的原则,就是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。正是因为我们党和军队始终与普通群众同甘共苦,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,才能从艰难困苦中一步步走向光明未来。

从古至今,严明的纪律都是军队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关键,因此才有"军令不可违"的古训。曹操之所以能打胜仗,正是因为他自己违反军规后,敢于认错担责,用"割发代替砍头"的方式以身作则。

1937年10月10日,正值全国抗战爆发不久,延安出了件震惊全国的"黄克功案"。国民党控制的报纸借机大做文章,污蔑边区政府包庇八路军欺压百姓。这事闹得沸沸扬扬,连德国知名社会活动家都专程跑到延安来查证事实真相,在当时引发了很大轰动。

这件事发生得很突然。当时在抗大学习的黄克功,担任第三期学员第六队队长,他和抗大同学刘茜谈恋爱。后来因为刘茜要分手,黄克功一时冲动,开枪打死了刘茜。

当时边区政府的军事法庭对这个案子特别上心。不少领导干部觉得现在正是抗日关键时期,需要用人,把立过功的人枪毙了太可惜。担任审判长的雷经天是黄克功的老战友。一些原则性强的干部也提议从轻发落,毕竟根据当时的苏维埃法律,对有功人员可以从宽处理。

黄克功被关押等候审判时,专门给毛主席写了封信,请求派他去前线"将功补过"。雷经天也向毛主席提了建议,说能顺利到达陕北的干部都是党的珍贵人才。

毛主席在审判期间一直没有回信,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表态。以主席一贯严明的作风,大家都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。

1937年10月12日,陕甘宁边区特别法庭公开审理黄克功案件,现场人山人海。作为毛泽东身边的红人,大家都想知道他会受到怎样的惩处。

法院审理后决定,判处黄克功死刑,马上执行。

黄克功被押赴刑场途中,毛主席的回信及时送达。现场顿时安静下来,雷经天立即叫停行刑队伍,高声宣读毛主席给法庭和黄克功的批示:"收到你们和黄克功的来信。黄克功确实为革命立过功,而且是重大功劳。但这不能成为他肆意妄为的借口不执行枪决难以平息民怨,不执行枪决无法维护法纪威严!"

1948年2月15日,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搞婚外恋被发现,一怒之下开枪打死了自己怀孕的妻子何茵。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关键时期,战况瞬息万变,有人提议暂缓处理这个案子。但40天后,也就是3月25日,黄寿发还是被依法枪毙了。

在苏联那个年代,很多贪污腐败的革命干部都没能活着看到革命成功。就连革命胜利后身居高位的刘青山、张子善这些人,虽然毛主席亲自批示要"挽救他们",可最后还是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。

再来聊聊那时候的国民党政府。

1935年冬天,西安城里出了件大事。一个叫张钟麟的国民党团长,发现怀孕的妻子吴海兰和别人有不正当关系,一怒之下在菜地里开枪打死了她。

吴海兰的家人多次上告都没结果,最后通过媒体找到张学良妻子于凤至帮忙。于凤至当时担任西安妇女协会主席,发现凶手张钟麟是中央军嫡系团长,就直接向全国妇联负责人、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举报。两位夫人一起向蒋介石施压,要求严惩凶手平息民愤。

张钟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,深受蒋介石器重。不过杀人偿命,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。

委员长亲自督办此案,张钟麟最终被判十年监禁,关进了南京的陆军监狱服刑。

抗日战争爆发后,国民政府发布命令:"所有在军事法庭服刑的军人,除了政治犯以外,都可以保留军籍和军衔,让他们上战场戴罪立功!"张钟麟在老长官王耀武的帮助下,改头换面变成了大名鼎鼎的张灵甫。他在军旅生涯中步步高升,到国共内战时期,已经当上了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74师的师长。最后他在孟良崮战役中丧命,也算是为蒋介石"尽忠"了。

再来聊聊孔二小姐的扬子公司。这位国民党金融大鳄的千金,在国民政府发动战争后,物价飙升,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和物资严重短缺。当时"太子"蒋经国带着特权亲自出马,到投机倒把最猖獗的上海滩"打老虎"。没想到最大的老虎就是孔二小姐的扬子公司。蒋经国也没手软:王子犯法与民同罪,何况你还不是王子!——直接抓起来了。

当时蒋介石正在北平,打算逼傅作义带兵去守南京和长江防线。没想到宋美龄一个电话打来,蒋介石立马赶回南京处理"家务事"。结果孔二小姐照样嚣张,扬子公司也没受任何损失。傅作义最终没往南撤,直接在北平宣布起义。蒋介石家里倒是太平了,可他自己这个"总统"也快当到头了。

咱们聊聊蒋介石的心腹爱将。陈诚在东北战场上被林彪打得节节败退,最后只能借口"养病"躲回南京找宋美龄帮忙。要知道他刚接手时,林彪还被杜聿明追着满东北跑,国民党几乎控制了整个东北。结果陈诚一来,东北都快丢光了。国民党内部要求"处决陈诚向全国人民谢罪"的呼声越来越高,可人家转眼就升官当了台湾省主席。要知道台湾可是国民党最后的退路,这时候谁还敢说要严惩他?那不是找死吗!

国民党徐州剿总的总司令刘峙也在其中。淮海战役让蒋介石输光了老本,气得他要把刘峙送上军事法庭。但刘峙这些年捞了不少油水,靠着撒钱疏通关系,最后连一天牢都没坐,带着贪污来的钱财安安稳稳地活到了晚年。

法律和纪律要是松垮了,国家还能靠什么来支撑?

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反思大陆战败原因,除了指责下属作战无能、内斗推诿、见危不救之外,他认为最关键的是缺乏"以法治人"的纪律约束。

蒋介石后来还总结了哪些"经验"?



相关资讯